咨询电话:0755-82172780
                 0755-82179920

科普知识

knowledge


当前位置:
大型会议活动期间的灭鼠问题。

作者:金卫士 | 发布时间:  |分享到:
更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大活动的出现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相关公共卫生和保健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显现。2007年末,有关部门隆重组织了“重大活动公共卫生安全高层论坛”,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畅舒己见;其中,灭鼠工作亦被列为议题之一。显然,这和鼠类不仅能够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大活动的出现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相关公共卫生和保健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显现。2007年末,有关部门隆重组织了“重大活动公共卫生安全高层论坛”,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畅舒己见;其中,灭鼠工作亦被列为议题之一。显然,这和鼠类不仅能够传播、保存疾病,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和社会秩序,而且可能损耗大量财物,骚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防止重大活动期间出现严重的鼠害问题,必须防患于未然,事先调查了解,开展风险评估,提出相应预案,作好人力、物力准备。单项的治理措施虽然和经常性灭鼠差别不大,但各类方法的选择顺序和使用频度却有自己的特点,不应全盘照搬。


1、重要性


     重大活动期间需要治理的严重鼠害,主要在于预防鼠传疾病。根据现有资料,可能在我国出现的涉鼠疾病多达20种。按病原划分,病毒病有5种,即,肾综合征出血热、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立克次体病有4种,即,Q热、鼠型斑疹伤寒、恙虫病、北亚蜱传斑点热;螺旋体病有3种,即,钩端螺旋体病、蜱传回归热、莱姆病;细菌病有3种,即,鼠疫、野兔热、沙门菌病;此外,还有寄生虫病5种,即,日本血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旋毛虫病、黑热病、弓形虫病。在上述20种疾病中,有些是人鼠共患的,即人和鼠类均受其害,感染病原后发病甚至死亡,如鼠疫;但也有些病原仅能使人得病,对鼠的致病性低,往往使鼠在较长时间里健康携带病原体而不发病,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显然,后一类型的鼠传疾病,威胁人群的时间更长;但威胁的严重程度却主要取决于病种,和鼠类是否发病关联较少。


从理论上说,本地原来没有的涉鼠传染病,有可能从外地传入、传播,造成危害;但实际上,任何传染病的扩散、流行,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尤其是通过媒介传播的疾病。西尼罗热从非洲传入美国,并迅速扩散、扎根,主要是由于当地存在可充当媒介的蚊虫,应视为特例。总体看来,主要的防控目标应是当地原有病种,因为,这些疾病在当地已经具备或基本具备保存与流行的条件。与蚊类不同,带菌鼠从国外窜入并在当地繁衍的可能性不大,防控鼠传疾病的重点在于治理本地原有鼠类。同时,鼠传疾病主要通过患者带来,必须防止疾病通过本地鼠类扩散;只有在大量货物入境时,才可能由鼠带入,需要早作准备,灭鼠并治理环境。


从现有资料分析,在我国上述20种涉鼠疾病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最为重要。鼠疫是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目前全国发病人数虽然很少,2007年仅有2例,但潜在威胁很大,而且,即使只发生1个病例,也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肾综合征出血热则是现实威胁最大的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每年全国病例数以万计,发病最多的1986年曾超过11万。而且,此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虽然病死率较低,但病程长,治疗费用高,显著影响体质。至于钩端螺旋体病,虽然同样是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而且全国发病人数也曾超过10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卫生的改善和耕作方式的改变,发病人数一直保持下降趋势,威胁日渐缩小。据《疾病监测》杂志披露,这3种传染病2002年至2006年的发病、病死人数如下: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合计


鼠疫       发病数    68        13        22      10        1      114


           病死数     0         1        9       3        0      13


肾综合征   发病数   31056     21496    26177   22288    16129  117146


出血热     病死数    190       144       215     227      145     921


钩端螺旋   发病数    2449      1777     1391    1463     668    7748


体病       病死数     71        51        44      41       17     224


 


上述3种传染病构成严重威胁还源于疫区辽阔。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分布在我国约三分之二的省(市、自治区),其余的非疫区也大多存在可传播鼠疫的鼠、蚤。另一方面,鼠疫的潜伏期可长达5天,以目前的交通条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可能到达非疫区的绝大部分,更容易抵达举办重大活动的城市,国此,对其潜在的流行风险不容低估。如果出现肺鼠疫患者,病人即为传染源,危害更大。当然,此时灭鼠已无作用。相对而言,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范围更广,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县;而且,其疫区边界较不固定,可以向有条件的地区扩展。本病的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明了,增加了防控的难度。至于钩端螺旋体病,疫区面积也相当大,与鼠疫相当,但主要分布在南方农村。从目前态势分析,流行风险较低。


除鼠传疾病的威胁外,鼠的骚扰亦可严重损害单位、城市以至国家形象,造成难以准确估量的损失。例如,在重要会场,在高级宾馆,在机场车站,在重要人物、记者媒体活动场所,一两只老鼠出头露面,甚至引发停电、断水、通信障碍等事故,均可造成严重影响,必须严加防范。至于由鼠造成的其他危害,如损耗粮食等等,对重要活动的影响比较间接、次要。


2、计划性


   重要活动期间的鼠害治理和经常性治理的主要差别,在于要求不同,更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又有别于突发事件出现时的鼠害治理,其区别主要在于重要活动大多早有安排,可以事先筹措,而突发事件往往始料未及,只能匆忙应对,由于重要活动往往是事先已知的,有充裕时间制订鼠害治理的方案,采取科学的措施来达到预期目的。


知己知彼,方才可能百战不殆。为使治理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首先应掌握鼠情及相关状况。主要包括:本地的鼠种组成及其优势种,可能充当鼠传疾病的主要宿主或次要宿主的种类和数量,主要体外寄生媒介的组成和密度,当地原有的鼠传疾病和可能传入、扎根的病种,鼠类携带的对人致病的病原体种类及携带强度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查阅过去的调查资料并适当利用,但必须仔细分析,去粗取精,补充调查。尤其是许多内容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之中,不一定符合现状。同时,必须特别重视举办重要活动的核心地区,如会场、外来的参加活动人员的住地和活动场所,必要时应对此类地区重点复查。此外,当地近来的灭鼠情况,是否存在抗药鼠群,有无拒食现象亦应认真回顾。


此外,尚应重点分析重要活动举办日期和鼠传疾病的流行高峰、鼠类种群密度高峰之间的关系,作为安排治理方案的一项依据。例如,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在8月举行,此时正值鼠疫和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高峰,与此相关的鼠种应作为治理的重点,尽可能压低密度。相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高峰在4、5月和12月前后,8月份的流行风险较低。至于事先未曾估计到的涉鼠疾病的突然暴发,只能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处置。


 在知彼的同时,应总结过去治理鼠害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重大活动更高的要求制订治理计划。需要指出,每次大面积灭鼠,都是对鼠群进行淘汰和选择,效果越好,选择越严,治理残存鼠的难度越大,原有方法再用的效果越低。因此,除非距离上次治理一年以上,不宜全盘套用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以往经验,工作质量与一线工作人员素质密切相关:高标准的灭鼠治理工作,仅仅依靠政府组织、动员群众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有相当数量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工作在第一线,作为骨干。应该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尽量做到持证上岗。在专业除害公司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骨干。同时,筹集资金,准备物资,按部就班地开展前期工作。


有必要调查社会各界对害鼠治理的认知和支持程度,并以此为基础,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普及宣传。鼠害治理涉及面广,除专业骨干外,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科普宣传内容不仅包括治理鼠害的重要性,还包括治理的方法和需要公众配合的事项。宣传的对象既包括广大群众,更包括行政领导和媒体。对于群众,收效一个影响一个;对于领导,收效一个则影响一片;对于媒体,收效一个的影响力更是难以估量。2007年夏季有关洞庭湖滨东方田鼠鼠害的报道,正是由于对媒体的宣传不够,才使从媒体付出的信息多处失实,造成不应有的消极影响。


3、科学性


    有关重要活动的鼠害治理,一般能够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又有比较充裕的准备时间,应该制订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通常,调查和监测最早展开,以掌握基本情况,确定治理的具体办法。


为掌握主动,首先需认真贯彻综合治理、治本为主的方针,改变灭了养、养了灭的旧模式。以重点场所为中心,尽量做好环境治理,增添必要的防鼠设施,堵塞鼠洞、鼠道,最大限度地降低容鼠限量。这些往往被人忽视,但却非常重要,必须得到户主、业主的支持与配合。要先抓难点和重点部位,消除薄弱环节和死角。近年来,许多城市改建、扩建,在拆迁过程中迫使鼠类向四周扩散,应抓住迁后拆前良机,开展突击灭鼠;同时,注意新建房舍的防鼠。


根据重要活动举办的日程,合理安排全面灭鼠活动,应有合理的提前量。不仅充分估计慢性鼠药发挥作用所需时间,而且留足局部地区补课的空间。过去,有的地区为了保证效果,层层考核验收,以致必需层层提前,早在重大活动开始前3、4个月,即已完成全面灭鼠。这样,在逐级验收期间,残存鼠又得到了一次繁殖良机。这种安排显然不够合理。必须强调,在突击灭鼠时,只能使用已在有关部门登记、由合法企业生产的毒饵。公共场所和机关、企业、特殊行业的毒饵布放,应由受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民宅中毒饵的布放如由户主自己完成,应事先培训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尤其要重视养有宠物的家庭,必须耐心细致地宣传,做到既保护宠物,又布放毒饵灭鼠。有的场所可使用毒饵盒以防止误食,延长毒饵的有效期。对于投放后残留的毒饵和鼠尸,应及时收集、集中处理。


大范围毒鼠活动必须充分准备,力求提高每次的治理效果。匆忙出击,不仅效果差,而且对鼠类进行了淘汰、选择,影响后续活动。有人认为,灭一个少一个,总比不灭强。但从总体看,仅消灭种群的30%,恰恰给残存者减轻了种内竞争压力,改善了食物和隐藏条件,促使其更好地发挥繁殖潜力。简单的数字计算表明,一次效果为90%的治理,与再次效果为70%的治理结果相当,并高于三次效果为50%的治理。


在毒饵充分发挥作用后,迅速调查残存鼠密度;对鼠疫较高地块补充处理。由于首次未投饵而出现的空白地块,可使用原来毒饵;否则,应适当改变处理方法。除改用其他毒饵外,可供选用的还有灭鼠器械,包括鼠夹、鼠笼、粘鼠板以至电猫。为了提高效果,鼠夹等可布放在鼠类出没场所,挂饵而不支夹,供鼠自由取食,一连数日后再支夹捕捉。如用电猫,则必须注意安全,只用合格产品。由于家鼠适应性强,若布夹数日仍无所获,应改变器械种类,或另用其他方法。应该指出,为重要活动治理鼠害时,天敌的使用价值不大。因为,野生天敌如黄鼠狼,数量有限,且难以介入;在家养天敌中,大部分家猫已向专职宠物转化,主要依赖猫食度日,即使偶尔捕鼠为乐,对降低鼠密度作用很小。至于家犬,虽然近来数量增加,但“管闲事”的反而越来越少,更难指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营养丰富的狗粪已是家鼠的补充食物,处置不当反而对治理鼠害不利。


在选择灭鼠方法时,应绕过误区,排除过去曾一度风行但并不科学的方法,如,学猫叫驱鼠,学鼠叫诱鼠,肛门塞豆胀鼠,能及驯鼠灭鼠等等。这些方法乍听有理,带有新意,对不谙鼠情者甚有说服力,但实质上似是而非,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遗憾的是,有些很有权威的新闻媒体,偶尔仍在播放并不科学的新闻和专访,对观众施加消极影响。


除技术方法外,组织措施更应注重科学性。合理的技术方法必须依靠严密的组织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年来,各地均已积累丰富的、适应本地特点的经验,可在提炼、补充后采用。应该提出,组织措施必须和社会发展以及技术方法相适应,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措施难以适合当削形势;同样,过去家家留门等待投饵的办法已经无法实施。技术方法只有和组织措施相配套,有机整合,才能满足重要活动期间的鼠害治理要求。